中国市场报欢迎您~!
设为首页
1985年10月,一名刚刚毕业的年轻工程师,被分配到了山西阳泉的娘子关电站。
电厂里的工作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极其枯燥乏味的。
但当时很多人都不可能想象到,这里将诞生中国最伟大的科幻。
这位经常上班摸鱼写科幻小说打发时间的工程师,叫刘慈欣。
进入电厂工作的第15个年头,也就是2000年,他将一部名为《流浪地球》的中篇小说投稿给了《科幻世界》,挣了点稿费。
又过了19个年头,《流浪地球》被拍成了电影,狂赚46亿票房。
再又过了4个年头,《流浪地球2》也上映了。
伟大的文明诞生时都极其渺小,无人问津。
很多人说,刘慈欣的科幻,有着现实的脊骨,那么他依据的现实,就是中国漫长的文明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科幻作品中的未来的故事,也是中国史的一种映射。
四年前的2019年大年初一,郭帆导演用一部横空出世的《流浪地球》震撼了全国人民。
四年后的2023年大年初一,《流浪地球2》无论是在故事线和格局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流浪地球2》不是《流浪地球1》的续集,而是前传。
我不知道《流浪地球2》之后推向海外会反响如何,因为中西文化的底层内核挺不一样的,我们所感受到的“大爱”并不一定是对方所理解的,即便我已经为之感动不已。
但我必须要说说心底话,正因为文化是爱的根基,中华文明的千年人文关怀,更是我们的底层骄傲。
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主题是 正义和人生,是爱情永存,是个人英雄,是秩序与重建、是罪恶与拯救 。
但看完《流浪地球2》,这些好莱坞科幻电影印象会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科幻电影文化内涵。
《流浪地球2》的主旋律是 悲壮 的,是人类共同命运体的讴歌,
更是中国从1840年以来的一段往事,在科幻世界里的镜像投射。
《流浪地球2》为什么能在中国人的心中引发共鸣?
这个故事,中国人是在是太熟悉了。
我们从1840年就开始写这个剧本了。
《流浪地球2》讲述的是,人类在发现太阳危机之后,是怎么团结起来建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的?
当人类知道面临危机的时候,是如何慌乱的,有没有什么其他备选的危机解决方案?
当时是有四套解决方案的:
第一套:移山计划。
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推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去往半人马星座(也就是《三体》里三体人的老家 三体人: 你不要过来啊!)
第二套: 方舟计划。
建造大型飞船,带走极少数的人类,但同时等同于放弃了绝大多数人类在地球等死。方舟计划主要由美国主导推进,但最终方舟飞船坠落,宣告而同时移山计划试验成功而被放弃。
方舟1号空间站的坠落
第三套:逐月计划。
最早由俄罗斯主导推动,意图把月球当做人类迁移的大飞船,飞往半人马座,这比推动地球走要容易很多。
但由于月球不具备生物圈条件,以及后来的月球危机,计划失败。
三台行星发动机就能推动月球了
第四套:数字生命计划 。
最早由一群人工智能科学家提出并实施,试图将人类进行数字化,这样人类可以用机械体在宇宙中遨游。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就是一名数字生命科学家,他将自己因车祸死去的女儿的意识保存在了550A电脑中,但由于电脑的算力限制,只能让女儿的意识存在于两分钟的循环中。
《流浪地球2》的故事就此展开——
从人类发现太阳危机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围绕着这四种计划争论不休。
其中,数字生命计划和移山计划(也就是后来的流浪地球计划)冲突最大。
毕竟,虚拟世界的诱惑,普通人是很难抵御的。
而且随着移山计划的推进,全球资源被重调用,导致普通人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流浪地球2》里有一段台词说得很好:“原本为了应对危机的措施,成为了危机本身”。
在《流浪地球》的世界线里,当人类发现太阳氦闪危机的时候,想过多个拯救人类的计划。
而在中国近代史里,当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的时候,不同阶级,不同族群,不同认知的人,也提供了不同的危机解决方案。
1840年开始,中华文明的“天朝上国”的黄金年代结束了,危机纪元开始了。
不同阶级,不同族群的人,提出了不同的危机解决方案。
从旧式的农民起义,洋务运动,到保皇改良,
从君主立宪,到建立民国,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最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即便新中国踏上的征程,危机也没有结束,
历次斗争,不同年代,不同的危机。
当下,我们又站在了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抉择点上,中华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中国人的选择。
在四套方案中,唯独是中国人提出了“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用几代人的幸福,去争取一个看似不可能胜利的结果,这值得吗?
《流浪地球2》的剧本似曾相识。
牺牲几代人,换取下一代人的幸福,这不正是我们祖辈的选择吗?
第一部中,在地球还没有飞出太阳系的时候,飞近了木星的时候,被木星引力吸引,地球逐渐接近木星并最后要撞击木星的危险时刻。
中国的科幻,一直都有着有别于欧美科幻的不同的文化内核。
我们看惯了“一人开挂,拯救人类”的欧美好莱坞科幻片,看腻了各种“不到最后一秒绝对不剪断炸弹电线”的俗套剧情,也看烦了各种“不,为了爱情,我可以不要一切”的男主救女主而把全人类置于危险境地的恶俗情节。
而中国科幻的《流浪地球》带来了一股清流。
人们看完后会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主角都是贯穿全剧的英雄,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成功的结果,也不是所有失败的任务就彻底没戏了,更不是说拯救地球只是靠着谁的一腔热血和爱情激情就可以办得到。
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
我们也看到一种一直期待的场景,全球各地区各民族的人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让地球和人类活下去”,团结在一起。
虽然《流浪地球》是一部中国科幻,但是丝毫没有凸显出中国的地位,可以说作者甚至在可以弱化中国人的身份,而是把整个人类当做一个命运共同体在撰写。
这就和一些好莱坞科幻很不一样了。
“天下大同”,是中国人对美好社会的一个共识,也是最期待的努力方向。在中国人理解的未来世界,不应该是充满分歧和斗争的,而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这个,可能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一部分。
也因为这个崇高的目标,我们才有了牺牲的选择。
人的境界赢在思想格局高低上, 国家也一样。
当毁天灭地的灾难来临的时候,中国人在想什么?
从大禹治水,到98抗洪,再到汶川地震,中国人一直在努力去应对灾难,克服灾难。
《流浪地球》里也是这样的做的。
光是建造1万个大如山峰的行星发动机,就能看出中国科幻作家的思想有多硬核。
不服就干,一个发动机不行,就造一万个。
这是行星发动机的原画设定图
这种感觉,是不是有点符合如今基建狂魔的民族属性。
为了解决南北运输不便的问题,挖了上千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为了解决洪水问题和灌溉问题,造了都江堰,一用就是2000多年。
为了抵御外敌,建了长城。一里长不够用,那就修一万里……
所以,造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就不要惊讶了。常规操作,常规操作,坐下,都坐下。
五千年了,我们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打着麻将,而另外几家已经换过好多轮了。
5000年了,依旧活得如此硬核的民族,怎么会让自己和地球一同灭亡?
拼了!
而当太空员视死如归牺牲自己拯救人类的时候,又是一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气魄。
那句 “中国航天队,50岁以上人员,出列!” 会看哭无数人。
地球从开始流浪到安全要多久?
2500年!
《流浪地球》的剧情里,地球从太阳系出发,到抵达最近的恒星新家园,需要经过2500年的时间,整整100代人。
好莱坞科幻片中,都很少有这么长的时间设定,以至于像《星球大战》那样的经典片子也要用跃迁技术来克服或避免动辄数十光年的距离和上千年的航行时间。
2500年,这是一个难以想象长的时间。
只有拥有长达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人,才会去想象和设计一个长达2500年的计划。
不靠什么神仙指路,不靠什么第四维度外星人救援,也不靠什么“电脑病毒”瘫痪外星人,就靠自己的双手,和付出的汗水血水,牺牲的人命……
天上有十个太阳,太热了? 就射下九个吧;
家门口有两座大山? 就祖祖孙孙挖山吧;
天漏了一个窟窿?就炼石头补天吧;
同样是描绘人类对大洪水的记忆,西方人的版本是诺亚方舟,在神的帮助下幸存下来。
而中国人的版本却是大禹治水,不服就是干!
而中国人的的灾难起源还脑洞更大——天漏了……
这比起神降下大雨引发洪水,硬核多了也直白多了……
中国人什么时候认过命?
所以中国硬核科幻就只问这一句话:我们是否有勇气,带着地球去流浪?
你是否相信,我们前赴后继,
一代代人的努力,最终的目标会实现?
《流浪地球》给出的回答是:
“我信,我的孩子会信”
“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
鲜花开满枝头”
如果《流浪地球》里有一座人类英雄的纪念碑,
那么它的碑文可能是这样的:
2044年在太空电梯危机中牺牲的人类英雄们
永垂不朽 !
2058年月球坠落危机中牺牲的人类英雄们
永垂不朽 !
2075年木星危机中牺牲的人类英雄们
永垂不朽 !
由此上溯到太阳氦闪危机开始以来,
从那时起,为了拯救人类文明,反对内外敌人,
争取人类文明延续的在历次危机中牺牲的
人类英雄们永垂不朽!
当下,我们又站在了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抉择点上,中华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中国人的选择。
我们,是否能像《流浪地球》里的人类那样,勇敢,坚毅呢?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